这里所讨论的是在PRT已经大规模使用、并且是在高峰期车辆最多的情况下,小车间距较小,行驶会受到互相影响,这就要求小车行驶中不能轻易停车、减速,防止出现连续停车减速或追尾,包括在交岔道口处、道岔处都不要减速、停车,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怎样提高小车车速。
在此情况下,小车车速的主要取决于转弯半径、道岔长度、车站或道口之间的距离、轨道倾角四项。
1、转弯半径:道路上汽车转弯半径与车速的关系网上曾又一个计算公式,基于离心力和汽车重心高低,在平路上保证汽车不会翻车,我按照那个公式计算过,在60千米时速下转弯半径是大于17米,如果想把车速提高到80千米,估计转弯半径要到25米以上(未经计算)。
2、道岔长度:每个道岔实际上有两个转弯及两条直线轨道以切线方式互相衔接,实际上也是转弯半径问题。而且在道岔处不可能倾斜轨道,这就要求足够大的转弯半径,转弯半径大,道岔长度就长,也是可以计算的。时速80千米线下,道岔长度估计起码要80米(未经计算)。
3、车站或道口之间的距离:为了保证小车间在线上互不影响,小车在线上就不能停车、减速,小车在道岔处、车站处的线上也不能停车减速,必须先高速通过道岔后才能进行加减速操作。进站车也必须进入车站复线后才能减速停车,同样,小车发车后也必须先在车站复线上加速到规定的巡航时速后才能通过道岔进入高速主线。这样,车站复线必须足够长,包括一段减速段、一段停车段、一段加速段,车站间的距离必须大于加起来的总和。
4、轨道和高速路一样,可以在转弯处有一个倾角,小车在高速转弯时车身与地面之间并不垂直,小车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也不垂直,会产生一个水平分力,用它来平衡离心力,这样,就可以采用较小的转弯半径了。
快去发表第一条评论吧~